白鹿原南坡下~白 庙 村
| 招商动态 |2017-07-02
白庙村建于唐代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以村中有白色古寺一座,供俸白衣菩萨,又称白云寺,故村名为白庙村。该村地处古城西安东南,长安区的东南角和蓝田县焦岱镇樊家坡村紧连,秦岭东汤峪河与岱峪河会于村前,背依白鹿原,西望风凉原,隶属西安市长安区魏寨乡,西距乡政府所在地魏寨街道约四公里。属于典型的川原地貌,交通便利,水、陆物产丰富,左看卢家古堰晨雾,右览秦岭翠峰夕阳。春赏碧水柳烟,夏看白鹿麦浪,秋俯卢堰稻香,冬望泇川雪霁,四时景色秀美,令人流连不已。
该村是由白庙村、史家坡、郝家坡三个自然村组成,现有350余户,约有1400人,以张、郝、史、吴四姓为主,占地面积约2600多亩,该村现存的遗迹有西安市级的古树名木两棵、史家洞旧址、天府正殿故址,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戏楼一座。现有鱼池五个、沙场两处,杂果林三百多亩,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豆类,小杂果类有;石榴、大枣、柿子等,农忙时节精耕细作,农闲时日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兼以劳动力付出作为广大村民经济收入。
白云古寺历经风雨沧桑,几历修毁存亡,上世纪中期在故址上建起了白庙村小学,上世纪九十年代,由魏寨乡崔家街村崔忠信担任校长时,学校在管理和师资力量上发挥到极致,使得白庙小学的教学质量可与县办中学比美,饮誉长安区东南一带,培养出一大批服务于社会造福桑梓的栋梁之才,白庙村小学曾多次被当时长安县教育局和鸣犊区教委区评为教育质量先进学校、文明校园。
白庙村史家洞旧址乃是唐德宗时宰相卢杞后裔为了躲辟朝廷的追杀栖身于此地的见证。据《旧唐书》记载;“卢杞,字子良,外矫俭简,内藏奸邪。三年为宰,擅越专权,百揆失序,恶直丑正,乱国殄人,天地神祗所知,蛮夷华夏同弃”。卢杞是历史上有名奸相,曾以借刀杀人逼死颜真卿,又逼反李怀光,致使唐德宗避乱奉天(今陕西乾县),唐德宗贞元年间死于沣州。
当地人们传说;在卢杞死后,卢氏后裔为躲避朝廷追捕,逃出长安城,藏入白庙村的白云寺中,后有追捕查询至此,查问姓氏,转念一想横竖都是一死了之,而不说为卢、信口说;死。差官一听再不查问,遂免去死劫。后来易姓为史。初到此地,在白鹿原畔,挖窑洞而住,息身隐居。此处地形奇特,从远处望之好象一顶乌纱帽状,当地人传称;歪歪相帽。此地柏树成林,四季常青,远望只见翠色一片,后来人们移出窑洞,就居于坡下,此地逐渐成为人们礼佛之处,称史家洞。
张家天府在当地负有盛名,当地有人称为太师府,而张家天府正殿是为宋、金之际紫光禄大夫张太尉南山别墅旧迹,与此相关的当地还有;饮马池、七里坪、柏树林等。惜其地面建筑,火毁于清代同、光年间的社会大动荡中,如今零星的遗落有柱顶石及石刻构件,如今两棵百年古树,依旧枝繁叶茂,并肩碧翠。天府历来人才辈出,当年的台胞“老顽童”张公顺先生(1926-2002)也是生于天府,离乡多年,回到家园,敬亲之礼,尊师之道,依旧感人至今。
每年古历三月二十日,是白庙村的传统古会。关于古会的渊源与张家天府正殿有关,本是天府每年春季祭祀活动(天府后原有府君庙一座,旧址在如今古树左近,上世纪中期拆毁),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一年一度聚会。其历史约几百年了。至民国年间白庙村出了一位名扬一时的张献祥先生,世逢鼎革,褒贬不一,三月古会经张公而推广,使古会场面达到空前,延续至今。
郝家坡是在清代灞桥区新筑镇郝家村一支迁居于此地,该村有郝强华、郝开父子执教几十年,桃李满门,德济后生,名传故里。
张家祖传骨科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名传四方,誉满城南,传至今日、已历七代,历经百年,如今一枝两花由张松龄和张力克兄弟悬壶济世,造福桑梓。张松龄先生多才多艺,行医之余热爱书法和秦腔艺术,现为中国国际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书法协会会员,第二、第三届全国名医大会特邀嘉宾,长安区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张力克先生也为区政协委员。兄弟二人热心公益,誉满桑梓、德惠众人。
自古以来白庙村是白鹿原上下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在上世纪中后期,村中自己组成业余秦腔剧团,自编自演,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广大的群众的文化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戏楼,至今每逢古会期间,依旧秦音高唱。
时代在发展,白鹿原上下与时俱变,时至今日,经现任村委会书记张来虎、村长张西军的努力,在区农业部门的帮助下,2008年在原坡上打深井一眼,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同时为在原坡上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奠定了基础,如今三百亩杂果林在原坡上已开花结果,每到收获季节石榴、大枣、葡萄、柿子,为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张西军村长,年轻有为,不断的努力学习,身为村长现在仍然在省农广电大学进修学习,扩大自己的视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有利的地理环境,合理开发固有资源,在村两委会的努力下,沿产河岸发展农业观光园,开发养鱼业,如今鱼塘相连,环境清新,令人来此乐而忘归。建立沙场,挖掘建筑材料,进一步增加经济收入。值得一提的是,白庙村的养殖业在当地首屈一指,养牛、养羊、养猪、养鸡,给广大村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008年,在村委会的带动下,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昔日坎坷不平,雨天泥泞的村间道路,实现全部水泥硬化。2009年,在区农业部门的帮助下,一条宽五米,长4公里的上原路的贯通,彻底解决了大家的出门难,种庄稼难的后顾之忧。同年一座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新村委会办公楼拔地而起,广场之上健身器材配备齐全,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一处农闲时节,健身交流的大平台。
随着种植业、养殖业、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广大村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普遍的提高,昔日里以土木结构兼以窑洞为主的住房环境,也渐渐的被水泥钢筋结构的楼房所代替,一排排整齐崭新的楼房,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外人得乐道。时至今日,交通方便,环境清新,景色迷人的白庙村,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白鹿原下,浐水岸畔。
走进白庙村,你会感到时代的变化,新农村建设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三农政策的大快人心。近年来、白庙村村委会、党支部,先后被西安市、长安区、魏寨乡政府等部门评为;2006年招商引资先进村,2007年先进党支部,2008年市级文明村,2009年文明示范村,2009年先进党支部等殊荣。
春风轻拂柳色新,浐水岸边白庙村。三春时节萧鼓奏,会聚亲朋话知心。每年三月二十日是白庙村一年一度传统的古会,此时正是百花竟芳,绿树成荫的时节,每逢此际,城里乡下,在外游子,长、蓝两县之间,人们蜂拥至此,聚亲会友,人山人海,声动两原(白鹿,风凉)三川(汤峪,岱峪,库峪),城乡山货,琳琅满目,加上各类文艺活动助兴,场面热闹非凡。人们在放松精神压力的同时又能各取所需,美不自胜,欢快之情扬溢于面。逛古会,览古树,古庙礼佛,访古洞幽境,俯览川原春色。这一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人文景观,真是千年古村,三月古会,令人留连名扬西安城南。
本文来自曹永豪的博客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