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里的老榆树》
| 招商动态 |2017-02-01
《小院里的老榆树》
在林甸县花园镇丰收村一屯刁俊柱家的小院里,有一棵树龄六旬的老榆树。别看这棵老榆树已经60高龄了,但它枝稠叶茂,树干粗壮,树高参天,树冠宛如一把遮阳伞似的,把个小院的上空遮得严严实实。
2016年6月4日,白天最高摄氏度29度,我们纪念垦荒60周年采访組一行5人到这个院来采访垦荒老人。枝繁叶茂的老榆树,好象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微风抚动着树叶儿,树叶儿和微细的小树枝儿,在向我们频频招手致意!这棵老榆树,是今年已经84岁的刁俊柱老人的妻子,今年78岁的梁冒菊老人,1956年3月从山东省莱芜县(现莱芜市)来到这里开垦北大荒时栽植的。
1956年,党中央发出号召,开垦北大荒,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开垦荒地,多产粮食,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当时梁冒菊和其他40多名姐妹积极报名,要来北大荒开荒种地。可是,后来有人传言,说北大荒条件太艰苦,春寒料峭季节,住窝棚,睡地上,吃不象吃,住不象住等等。大家灰心了、害怕了,当时48名报名的人员,只有梁冒菊一个人不听邪。
她说,我是共青团员,我要听毛主席、周总理的话,跟共产党走,扎根北大荒,干一辈子革命!来到这里安家后,为了纪念她到北大荒安家落户,她于1956年4月份,在自己家的院里栽植了这棵榆树。1957年春天,梁冒菊的母亲已年过六旬的老人康秀芳,从山东老家来到这里陪伴女儿。参加集体劳动之余,这位勤劳的母亲,对这棵女儿亲手栽植的榆树精心侍弄,浇水、锄草、捉虫,她怕猪哄根儿,羊啃皮儿,捡来一些枯树枝子,把榆树圈起来……
如今,60年过去了,当年精心侍弄榆树的老人早已过世,当年风华正茂的开垦北大荒的热血青年,早已年过古稀,有的已年过八旬、九旬……。更有许多垦荒老人长眠于他们的第二故乡,把青春和大好年华,直至一生都献给了这片黑土地!
采访中,1956年同时与梁冒菊等人一起来的曹继读、栾尚明、鹿春峰、戚树生、任维忠、许桂彩、杨之水等垦荒老人,都一致表示,对于当年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有的甚至落下了终身的疾病,但是,他们决不后悔!他们一致表示,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千千万万个受苦人能过上好日子,成千成万的先烈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我们为了后人能过上好日子,吃点苦受点累,和先烈们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采访的这些垦荒老人中,他们仍然住着1956年建的土坯房里,但是,老人们知足。他们说,现在的生活条件比60年前好多了,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虽然还住在土平房里,但是,吃的、烧的、用的等等,都不缺少。同时,这些垦荒老人,对子女要求很严,教育他们,听党的话,珍惜今天安定团结,共建和谐社会,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好局面。 老垦荒队员们的后人,不辜负老人们的期望,认真学习,立志成才,纷纷走出这片黑土地,在省内外大显身手,创业发展。刁俊柱的孙女刁兴明大学毕业后,在哈尔滨师范学院教学。鹿春峰的孙子鹿海兵,在佳木斯大学读研。戚树生的孙子戚嘉楠,今年20岁,在河北省保定市电力学院读书。孙女戚嘉琳,在大庆市医学院读书。任继忠的孙女任佳乐,在大庆市让胡路区做幼教工作,……。
丰收村5个自然屯,260户,2380口人,90%的人口是山东人。这个村现有耕地3万亩,草原2.6万亩,林地5300亩,奶牛存栏4000多头,山羊绵羊存栏2000多只。现有煎饼加工厂、13户食杂店、17户修理部、1户年产10多吨优质白酒的小酒坊。还建有农机合作社、奶牛合作社、鲜奶收购站等个体企业。每月逢三,是丰收村的集市贸易日。每逢集市,从外面来的100多个摊位在集贸市场上一字排开,各种商品、瓜果蔬菜、食品等等,应有尽有……。
去年,全村人均收入15000多元。今年65岁,已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8年的垦荒老人的第二代张进勇指着村里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的正在建设中的8栋住宅楼说,楼房建成后,可安置360户居民,到时符合条件的村民就可以搬进新居,真正实现当年老垦荒队员们的愿望:楼上楼下,电灯